科室栏目

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高中现身独山 助力打造地方名校

时间:2017-02-27 11:07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又是一年草长莺飞时。4月初,蒲邦顺校长又来到独山县兴农中学的美丽校园。

  蒲邦顺,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高中的领办者,身兼贵阳市兴农中学和独山县兴农中学两校的校长。每个月,他都会安排时间专程从贵阳前往独山校区办公。

  三年前,国家级贫困县——独山县,在县域公办高中教育举步维艰之时,大胆创新,引入贵州民办教育名校——贵阳市兴农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创办了混合所有制的独山县兴农中学。

  该校自创办后,几乎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显著的办学成效,跻身黔南州名校行列——

  2013至2014年及2014至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该校高一文科、高二理科以及高三年级文理科学生,均取得黔南州统考全州第一的好成绩。

  2014年,独山县高考成绩由过去全州倒数第二名跃升至全州第二名,600分以上人数居全州县级学校第一名,2名学生考上清华大学。

  2016年3月,该校高三年级“一模”考试成绩在贵州省会城市贵阳已经可以排入前八名。

  从三年前的“招生难”,到如今报考本县高中的学生门庭若市,独山县教育体制改革的成功,与当地“精准引入外来优质民办教育资源、增强自身教育扶贫造血功能”的大胆改革实践不无关联。

  逼出来的县域教育改革

  从东汉时期就开始发展教育的独山县,进入21世纪后,却面临着发展地方教育的切肤之痛——

  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基础差,教育发展水平低,高中阶段优质师生向周边城市流失情况非常严重,近年来,每年中考之后,独山县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出来的不少优秀学生,总会舍近求远报考外地名校。2012年,独山县中考成绩前100名学生中就有76人、前500名就有280人到黔南州首府都匀市、贵州省会贵阳市或者省外城市读高中。留存县内的中等生数量却逐年增加,使独山高中教育陷入困境。

  有人算过一笔账,高中阶段外出求学,相较于在独山本地读高中,每个学生至少要多花6万元以上。独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6万元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好的生源逐年流失,也严重打击了本土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当地高中办学水平难以令百姓满意。

  “办让老百姓真正满意的教育”,成了独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近年来挂在心上的一件大事。

  2010年底,独山县确定了科教兴县的战略。2011年贵州省教育工作会通过了《研究发展全省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纲要》提出:“创新办学机制体制,发展国有民办、民办公助、混合制教育”,让这个处于教育发展困境的贫困县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2013年,为创新高中教育发展模式,独山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数次赴省城贵阳市考察多所名校,他们发现招收优秀生源和培养“尖子生”的公办名校不适合教育薄弱的独山实情,而以“中等生策略”为办学理念的兴农中学,实施优差相帮、贫富相济的教育教学原则,把一批批被忽略的中差生培养成才,这样的学校最适合独山的实际,于是经过在优质公办高中及民办高中之间反复权衡比较后,最终确定引入民办的贵阳市兴农中学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合作办学。

  值得探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由于贫困所阻,独山县改革开放来一直没有任何人来办过民办学校,老百姓寻求教育选择的机会甚微。与此同时,在校生规模已逾6000人的贵阳兴农中学,也没有异地发展的规划。

  可是,独山县主要领导迫切发展县域教育、实现独山民办教育零的突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高中的赤诚之心和诚邀之情,打动了年过七旬的蒲邦顺校长。他决定接受合作邀请,让兴农中学的办学经验惠及更多贫困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学生。

  独山县为这一合作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胆创新。2013年合作伊始,县政府就决定为即将举办的学校免费提供280亩校园和约8万平方米的崭新校舍,同时挂出“独山县兴农中学”、“独山民族中学”两块牌子,明确学校性质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混合所有制民办学校,由贵阳市兴农中学领办,享有人事、财务、招生等办学自主权。

  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书》,独山县提供的合作办学的优厚条件具体包括——

  独山县提供可无偿使用30年的校舍、配套设施、设备及图书等;新学校聘用在编在岗的独山县教师,一旦解聘,由县政府另行安排工作;学校办学前12年,按照在编教师财政工资拨付学校,12年后由学校自行解决。

  这种混合所有制的合作办学方式,保证了独山县兴农中学既享有民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又享有与公办学校同等办学的权利。

  贵阳市兴农中学向独山县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形式并不复杂——

  兴农中学派出蒲邦顺校长一人,向独山分校传授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此外,两地兴农中学在教育教学上高度同步,通过教学交流、师生互访、同卷考试、统一改卷、共同评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贵阳市兴农中学并没有直接向独山县输出师资。“外来的和尚不是救世主。”蒲校长认为:“只要改革现有的机制体制,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职业自信,独山县本土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育教学任务。”

  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已经长达30余年的蒲邦顺校长,更将此次合作办学作为一次教育改革试验,目的是为找到“解决贵州本土教师紧缺瓶颈的治本之法”。他说,独山县兴农中学的办学成果,将可看作民办教育“对贵州教育改革做出的最大贡献”。全国第一所混合所有制高中不是出现在发达地区,不是出现在大城市,而是诞生在西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这着实令人深思和感叹。

  机制一变 活力无限

  独山县兴农中学高三(5)班班主任周开霞,是资深的公办学校教师。她选择到混合所有制学校任教,是为了找回职业自豪感。如今,在独山县,每当介绍自己是“兴农中学的老师”,她能够感受到旁人眼中的“羡慕”。

  “与贵阳的名校同步教学,教学资料非常丰富,教学管理制度又十分严格,奖惩分明。学校定时公布月考成绩,老师和学生的勤奋与进步,一目了然。”教改之后,让周老师记忆深刻的,不仅是教学质量明显提升,还有悄然改变的校园文化。

  “我们不是富二代,但我们可以用知识改变命运”……个性化的校园标语,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都是从贵阳市兴农中学复制过来的。

  新校园,不仅让独山县的老师心生振奋,更吸引了一部分外出求学孩子的“回心转意”。

  高一(2)班的殷昌浩,中考成绩佼佼者,去年9月考取外地名校,今年3月却从外地转回独山就读。回家读书才一个月,他已经肯定自己“回来对了”,因为独山县兴农中学的教学质量并不弱于外地的学校。他回家上高中,上学费用减少了一半,家里经济也大大减负。2015年秋季招生,中考前500名学生408人、前100名学生72人选择在独山就近入学。

  这样的事例充分说明,独山县委政府引进兴农中学到独山办学,通过政府与优质民办学校合作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的实践,不仅实现了独山民办教育零的突破,而且极大满足了边远贫困地区普通农村学生享受价廉质优的教育需求,改变了当地群众对教育失望、失信的局面,留住和唤回了曾经大量流失的师资和学生,实现了“依靠本地教师,有能力承担本土教育任务”的成功探索,对贫困欠发达地区突破师资瓶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为贫困地区的稳定及教育的均衡发展做出了贡献。

  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还能走得更远

  独山县兴农中学这一混合所有制高中在贵州国家级贫困县已经成长了三年,这场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改革究竟能走多远?

  2014年、2015年,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求是》杂志科教部、《光明日报》教育部、《中国教育报》新闻部有关专家组成的调研组两赴贵州调研独山县兴农中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并在已经形成的调研报告中称——“贵州民办教育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胆改革创新举措,通过混合所有制办学实践,输出优质教育资源,使贫困民族地区学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价廉质优的教育资源,对独山县乃至贵州其他贫困县开展扶贫攻坚、与全省实现同步小康具有重大的借鉴价值,应予以积极支持和促进。”

  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教育改革,已被独山县百姓评为“独山县最为成功的改革”。近期,县委潘志立书记亲自主持《关于进一步支持独山县兴农中学发展》的会议。《会议纪要》肯定了该校办学三年取得的优异成绩,并责成当地相关部门尽快出台文件,以保证该校进一步享有充分发展决策权、充分人事权、充分财权以及标准的教育硬件资源等。

  贵州作为贫困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在教育资源有限和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有着思变和求实精神的独山县委政府一班人,鼓励和扶持兴农中学这样的优质民办学校,经过不断探索和大胆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经济转型、城镇化推进的教育之路,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成功案例。这样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教育改革,创新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扶贫的实践,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下,还将在贵州独山这片土地上走得更深更远。

上一篇:独山县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专题教育活动
下一篇:独山: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走进高级中学

点击进入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