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风采

高中思想政治渗透核心素养的情景创设的尝试

时间:2018-03-16 06:32 来源:未知 作者:通讯员

【摘要】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为思政课教学转型提供了理论引领和政策支撑,也将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改革重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同时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情景创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核心素养;情景创设 ?   新一轮课程改革早已如期而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改革重在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在《未来课堂改革》中提到,“今天的教育,应该让人成为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之素养是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就是情景”。 ?   那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呢? ?   一、这次课改的基点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核心素养”是开启“教”与“学”和谐高效的一把“金钥匙”,要想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有兴趣、高效率,教学必须摒弃表层化现象,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方法和技巧。 ?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既要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又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以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运用多种教学形式、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大数据告诉你,孩子最渴望什么样的教育》中,“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课堂?79.22%的孩子表示:他们喜欢能够启发自己思考的互动式课堂,可以分成小组讨论、实践,有分享和提问的机会。7.66%的孩子最喜欢‘老师侃侃而谈,从头讲到尾’,10.08%的孩子最爱课堂上的‘各种多媒体手段’… ?   从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孩子们的真实心声,他们渴望成为课堂的主人。 ?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坚持以“素质培养”为导向、“全面发展”为宗旨进行转变,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促进者,才能培育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   基于核心素养,情景创设需要作怎样的探索 ?   第一、需要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学生的意愿表达,学生的呈现逻辑。 ?   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即强调情景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用学生可以感受的情景,发现学生的真实意图。 ?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教师不仅要重视“导”的设计,更要重视学生“学”的体验,关注学生“学”的情感。因此“给学生设置他们需要通过自主探索去发现问题和提供解决方案的特定情景,让学生在探索和表达中,呈现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进而为他们在将来真正面对类似情景的行为选择提供支持和根据”。 ?   在教学《感受文化影响》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环节:用新闻“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情景材料导入,创设了真实情景。 ?   具体:十九大闭幕两周后,也就是2017年11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领导人北京会晤,第一站故宫,漫步故宫,习近平主席就中华文化这样说到,中国历史追溯到五千多年前,从来没有断流,始终传承下来,我们这些人,也还是原来的人,黑头发,黄皮肤,传承下来,我们就叫龙的传人。 ?   师:听了这段话,同学们有什么感梧? ?   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如此,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   师: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问:孟子是哪个时代的人? ?   生:战国时代。 ?   师:故事离我们渐行渐远,为什么至今还广为流传?引出新课。 ?   由于对情景材料所蕴含的信息进行了充分挖掘,配以精心设计的学生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考查了学生跨学科素养,即历史学科素养;同时还体验中华文化对人们产生深刻的影响,自然引出新课。 ?   关注学生的意愿表达,要求教师用学生愿意回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真思考。 ?   在教学《感受文化影响》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 ?   师: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什么要三迁?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墓地附近--模仿丧礼仪式,集市附近--学小贩叫卖,学校附近--发奋读书。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   生:了解故事后,有同学回答文化影响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同学回答不同的文化氛围对人有着不同的影响。教学没有在此刻中断,而是继续追问,既然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那么人们是否在不知不觉中高尚起来?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过程中澄清问题,提高认识,这样既使学生目标明确地进入学习状态,又有利于联结知识和实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 ?   关注学生的呈现逻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切换身份,既能清楚自己作为教师的引导者立场,也能理解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逻辑”[1]。 ?   在教学中,情景需要要注重思维性和思想性。思维性强调情景的结构、逻辑、深度,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特别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性强调情景与知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运用知识。思想性强调情景包涵正确的价值引领、思想导向,防止课堂教学迷失方向,这在思想政治教学是特别要注意的,否则一个情景问题,可能导致整堂教学的失败。 ?   第二、注意数量,强调运用 ?   情景是教学的基础性和关键性资源,应取舍有度、运用有术 ?   注意数量。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我们首先反对没有情景的教学“裸奔”。“情景过多,就会占用很多教学时间、学生活动,精讲、探究、展示、思维等行为无法充分展开,师生情绪紧张;情景过少,课堂教学又可能出现松松垮垮、留白过多,学生的思维锻炼不足、内心体验不深”。 ?   这需要对情景进行加工。在高中政治主题教学中,我们一般采取“一个主题情景+3个附加情景”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控制情景数量,还可以通过简化强化,找出情景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教学《感受文化影响》时,围绕主题情景用时政热点导入,引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博大精深,比如“孟母三迁的故事”,附加三个情景:“畅说魅力三都,神秘水族”、“孟母三迁的故事、“回乡偶书”。 ?   强调运用 ?   情景的作用有很多,但其主要功能是引出问题、学习知识、思考答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出现浮于表象、相互割裂的情况。也就是说,“有时我们就事论事、没有激活,不能深入其中;有时我们剖析了情景,却引不出问题;有时创设了情景问题,却探究不出知识和答案;有时有了情景、问题、知识、能力,却没有学习过程”。 ?   概括来说,我们缺乏整体把握教学主线“情景-问题-知识-能力-素养的意识,没有用思维能力和行为活动深度激活、逻辑贯通的策略。只不过是现实的抽象、加工或模拟,我们应以它为平台,思考生活和现实,追问知识和价值,锻炼思维和方法,体验惊奇和快乐。 ?   面对新一轮课改,我们虽然要经历“化蛹成蝶”的艰苦过程,但这种经历和体验,既是帮助学生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提升教师素养的过程,实现教学相长,更是我们政治课教师孜孜以求的宝贵财富。 ?   参考文献: ?   1.李晓东。中学德育课教师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北京师范大学 ? ?   2.张立华。情境:“美味”之根与“万恶”之源。新浪博客,高中政治主题教学,2015(10) ? (责任编辑:gzsedu_lwj)

上一篇: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课堂教学实践 ——以为《补写句子》为例
下一篇:春天宁静的早上(组诗)